资讯
报考
查询
资料
独家
各省美术高考分站
美考首页 > 美考资讯 > 招生简章
广州美术学院2021年普通本科招生专业介绍
整理:中国美术高考网   |  来源:广州美术学院   |  作者:bianjimk  |  发布时间:2021-06-16 09:20:37
分享到

  办学地点1:大学城校区

  艺术管理专业:

  本专业为适应社会和艺术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培养精通艺术管理、鉴赏、市场推广、策划与批评的高水平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为社会输送当代艺术理论的研究者、批评家、美术馆策展人、艺术市场经纪人及与艺术管理有关的高水平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

  本专业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为目标,近年来既注重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定位,也注重对接国际学术与教育的全球视野。在迟轲、陈少丰诸位名师奠定的基础上,目前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在华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课程: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国文化史、西方文明史、艺术批评、19、20世纪西方哲学导读、文艺复兴艺术与文化导论、西方现代艺术史、国学典籍选读、古希腊哲学、博物馆概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项目考察、艺术专业翻译、艺术赞助研究、欧美现代艺术展览史述略、艺术传播与市场、当代展览与制度研究、艺术管理与策划实践(博物馆策展、美术馆与当代批评、策展实践、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艺术·技术与学术、专业考察、毕业论文等。

  美术学(美术史)专业:

  美术史隶属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人文学科,是对人类历史上的艺术品、艺术家、艺术流派、艺术现象、艺术风格、艺术思想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它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自建立以来,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为目标,近年来既注重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定位,也注重对接国际学术与教育的全球视野。在迟轲、陈少丰诸位名师奠定的基础上,目前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在华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享有国际声望。

  本专业以中西美术史教学为主,兼及全球美术史所涉及的各个地区、各个时段、各个领域,包括古代及现当代美术史个案研究,也包括美术理论及应用实践的多元探索。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美术理论人才,就业方向包括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博物馆、美术馆、出版部门、媒体部门、艺术机构等。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中国艺术史学史、美术史方法论、艺术作品形式分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文艺复兴艺术与文化导论、西方现代艺术史、西方当代艺术与文化专题、米开朗基罗、日本文化史、中国文化史、西方文明史、道教美术研究专题、佛教物质文化史、史学概论、美术与考古、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展览与编辑、美术史专业翻译、艺术·技术与学术、专业考察、毕业论文等。

  绘画(油画)专业:

  本专业由肖像与大型绘画、观念绘画、表现与抽象、新绘画艺术、当代艺术实验五个各具特色的工作室作为本科教学的主体,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专业理论基础深厚、创作能力强、艺术素养高、国际视野开阔并且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油画人才为目标,同时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的艺术大学”的总目标,按照“世界眼光、一流视野”的要求,致力于将自身建设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地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油画专业方向。

  本专业以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创新性美术人才为主导方向,致力于培育出专业与人文素养并重、视野开阔、德才兼备、同时具有现代艺术观念和创作能力的油画创作复合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程包括素描、油画、(下乡)创作、综合材料创作、毕业论文、毕业创作等;选修课有新素描、观念人体写生绘画方法、电影艺术视觉美学、油画肖像写生技法研究、当代人体写生的表现技法、中国油画简史等。

  文物保护与修复(材料与油画修复)专业:

  本专业基础坚实、定位准确,办学思路清晰,人才培养理念先进,专业执行建设情况良好。教学的空间与资源充足,各类专业修复设备及工具先进;在油画修复前期研究工作与教学中成果显著;教学内容设置科学合理,依照国际成熟的教育体系开展学科建设,专业负责人科研成果丰富,具有国内一流的学术能力和知名度,教师队伍具有艺术、化学、材料技术、艺术史和人类学等综合背景,以利于持续引进最新国际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本专业以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创新性美术人才为主导方向,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具备全方位研究能力,拥有开展保护与修复操作能力的油画修复创新复合型美术人才,使得毕业生有能力胜任文博单位、文物鉴定和保护部门、拍卖和画廊等艺术经营机构相关专业工作及高校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1、理论课:西方绘画艺术史、现代艺术史、中国油画史、遗产学、博物馆学、修复理论;2、科学课:物理、化学、科学分析与仪器的使用;3、修复课:油画组成及使用材料的分析与研究学、修复材料研究学、修复实操课;4、绘画课:素描、油画临摹。

  绘画(版画)专业:

  本专业不断探索学术前沿问题和版画本语言研究,强化“版、印痕、复数”为属性的版画本体特性,以扎实的造型训练和思维训练,依托木、铜、石、丝、综合、传统等多版种的版画实验室集群优势,进行版画技法教学和版画创作教学,形成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进行交叉融合创新,拓宽版画的边界与媒材,使传统版画与当代版画创作教学多元并存互补;不断以国际视野研究和拓宽版画在信息与网络时代语境中发展的可能性和延展性,让学生有效掌握版画创作的艺术规律与专业技能,培养出专业理论深厚,实践技能扎实,并且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美术人才。在学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的艺术大学”的总目标下,版画专业方向按照“世界眼光、一流视野”的要求,以建设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地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方向为发展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创新性美术人才为主导方向,致力于培养出具备扎实的造型与设计基础,有着深厚的专业与人文素养,视野开阔、德才兼备的的高水平版画创作复合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印刷设计、版画史、社会学视野下的田野调查与创作、版画的延展性研究、创作思维训练、各版种(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综合版)技法与理论、版画创作、毕业论文和毕业创作等。

  绘画(插画)专业:

  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经典插画创作规律的研究,强化插画与文本的关系,突破传统插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索插画与传统绘画、设计专业的融合与创新,拓宽插画的边界和媒材;不断以国际视野探索插画在多媒体时代新的视觉表达和可能性,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它充分发挥与版画、书籍装帧艺术专业方向交叉融合的资源优势,突出培养学生的艺术想像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既突出插画专业教学与创作的学术性与艺术性,又强调插画的当代应用性研究。同时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的艺术大学”的总目标,按照“世界眼光、一流视野”的要求,以建设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地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书籍装帧艺术专业方向为发展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创新性美术人才为主导方向,致力于培养出具备扎实的造型与设计基础,有着深厚的专业与人文素养,视野开阔、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插画创作复合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设置:素描、色彩、插图基础、版画、专业实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印刷、插图与平面设计、角色与场景、数码插画与创作、手工绘本、动态插画、插画创作衍生品、材质与风格研究、故事绘本与编辑、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等。

  绘画(水彩)专业:

  本专业由具象表现与学院传承、意象表达与中西融合、微观呈现与多维传达、水性综合与跨界拓展这四个各具特色的教学工作室构成,形成了系统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水彩画专业方向将以国际化视野,继续打造多元化的教学培养机制,不断探索水彩画在当代语境中新的视觉表达可能性,让学生有效掌握水彩画创作的艺术规律与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创造性的实践创作能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美术人才。同时,该专业方向亦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的艺术大学”的总目标,按照“世界眼光、一流视野”的要求,以建设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地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水彩画专业方向为发展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创新性美术人才为主导方向,致力于培养出具备扎实的造型与设计基础,有着深厚的专业与人文素养,视野开阔、德才兼备的水彩画创作复合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素描、水彩静物、水彩肖像、水彩人体、水彩风景写生、超级写生水彩、水性综合技法、拓展思维训练、摄影与水彩创作、创作构图、油画、毕业创作等。

  雕塑专业:

  本专业传授学生扎实的雕塑造型和表达基本功,要求学生具有系统的雕塑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敏锐的创新能力。旨在培养能在文化、艺术、城建、园林、教学和科研等领域从事雕塑艺术创作、设计、教学和科研的复合型雕塑专门人才。学制五年。本专业设具象雕塑、实验雕塑、中国传统雕塑三个工作室。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泥塑、专业实习、中国传统雕塑、综合材料、新具象观念与表达、具象造型语言研究、写生男人体泥塑(等大)、纪念肖像、观念与视觉呈现、超级写实雕塑、多元塑造研究、空间与造型研习、在地实验、材料语言与视觉呈现、实验雕塑创作、毕业创作。

  公共艺术专业:

  本专业是以“艺术的公共性研究”为学术导向;以“以艺术的方式构建公共精神、塑造城市文化”为专业目标;以艺术学、城市设计学和社会学为理论基础,以城乡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和实践场所;以新观念、新媒介、新技术、新材料为艺术创新媒介;以公共雕塑、综合装置、艺术空间营造、艺术策划与传播为艺术手段;以“艺术服务社会”为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公共观念的,从事城市设计及公共艺术创作、教学和科研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学制为四年。

  主要课程:泥塑、抽象造型、公共艺术思维与表达、空间认知与体验、现代造型语言(综合构成)、公共空间视觉文化研究、传统雕塑材料研习、公共艺术策划、数码雕塑、综合材料试验、互动装置设计、新媒介艺术实验、城市公共空间调研与艺术介入实验、综合装置创作、公共艺术创作、毕业论文、毕业创作。

  中国画专业:

  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以中国画理论与中国画创作为主,兼具书法篆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具备较为宽阔的文化视野,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专门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科目的工笔和意笔、素描、色彩、速写、古典绘画临摹、材料技法应用、下乡写生、创作练习、书法、篆刻、毕业论文、毕业创作。

  中国画(壁画)专业:

  培养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创作设计知识及理论基础知识,在环境艺术、现代壁画创作设计、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速写、线描写生、泥塑基础、传统壁画临摹、平面抽象造型、现代水墨构图练习、壁画材料技法练习、古代壁画考察、环艺设计基础、壁画创作练习、毕业论文、毕业创作。

  实验艺术专业:

  本专业含科技艺术方向,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为理念,致力于培养跨学科的创新力量,关注艺术前沿的实验性,以及未来艺术的发展趋势,让艺术与其他新兴学科融合共生。以国际艺术视野为立足点,以社会普及化、推广化为方向,以专业学术领域内的动向为参照,结合考虑时代的潮流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整合公共知识的行动力、跨领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形成一种与多种学科交流沟通的持续的自我学习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素质较为全面的创新力量。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观察记录、思维表述、图像语汇、空间形态、当代艺术语言、材料与装置、信息与媒介、传播与策划、公共与个性、产区社会考察、人文社会考察、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等。

  摄影(摄影与数码艺术)专业:

  本专业以摄影与数码艺术学科融合教育为理念,培养具备摄影、当代影像与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能在艺术、设计、传媒、广告、多媒体影像等领域从事摄影与数码艺术创作与设计制作,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跨领域高水平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影像基础、摄影表达与方法、传统摄影、数字摄影与制作、光线分析与处理、摄影观念、多媒体影像、动态影像基础、移动影像与装置、摄影语言与综合表达、地域文化影像考察、专题创作、毕业创作与毕业创作报告书。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

  本专业立足于当下视频文化盛行与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语境,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一专多能”的高水平的影视制作人和文化创意人为目标,培养具备数字影视创作、数字化影像创作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及较高的艺术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网络媒体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剧组、动漫产业、信息服务产业等从事影视与多媒体设计与制作,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跨媒体影像创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影像基础、影视摄影造型、视听语言,声音设计与制作、影视剪辑、导表演基础、影视特效、短片创作、纪录片创作、视频包装、动画创意与制作、影像表达、毕业创作。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本专业培养既具备影视美术设计与人物造型的能力和理论基础,又掌握现代视觉艺术设计观念及最新的影像媒体技术表现手段,能在多个领域从事数字媒体互动、灯光艺术设计以及视听艺术设计与创作,结合当前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兼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跨领域、复合型视觉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空间概念设计、戏剧影视角色设计、影视画面造型、人物造型设计、灯光设计、虚拟舞美设计、节奏与韵律、视听语言、数字特效、多媒体短片创作、策划与编导、影像表达、毕业设计。

  产品设计专业:

  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教研中心”为基础的课题制教学架构,建立紧密的产学研机制,鼓励具备高度、深度、广度的可持续性教学与研究,培养具有产品设计原理、用户研究方法、设计开发流程及管理等相关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手绘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等相关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用户洞察能力及国际视野的高水平艺术和创意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为了建立跨专业的、更适合学科发展及产业趋势的“问题导向式”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为基础,建立“专业”的教学体制,负责本科学生第1-5学期的专业知识学习,主要课程有:解析与表达、构成与形式、人机工程学、信息与可视化、设计思维、材料与工艺、产品结构原理等

  以社会需求和学院核心优势为导向,成立“智能与体验创新”、“产品与系统创新”、“文化与社会创新”、“纤维与空间创新”、“时尚与品牌创新”五个教学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6-8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用户研究进阶、交通工具设计概论、交通工具设计专题二、创新家居用品设计、智能产品项目实践、生活方式设计、服务与体验设计、智能产品项目实践、用户行为与家居产品设计、CMF与产品系统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社会创新设计、文化整合创新设计文化研究与综合设计实践、毕业设计及论文等。

  产品设计(染织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具备系统的染织艺术设计理论、专业设计和生产工艺的基础知识,对家居文化和纺织产品设计有深刻认识;了解现代纺织工业新成果;掌握织物艺术设计理论和纺织工程知识,具备家纺产品和室内软装配饰设计能力;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时尚产品和纤维装饰品设计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纺织及相关产业的公司企业、科研单位、院校、从事科研、教学、设计及管理的高水平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为了建立跨专业的、更适合学科发展及产业趋势的“问题导向式”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为基础,建立“专业”的教学体制,负责本科学生第1-5学期的专业知识学习,主要课程有:经典纹样、图案基础、图案设计与应用、印染基础、织造原理、设计流程与方法、软装设计等

  以社会需求和学院核心优势为导向,成立“智能与体验创新”、“产品与系统创新”、“文化与社会创新”、“纤维与空间创新”、“时尚与品牌创新”五个教学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6-8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室内纺织品整体设计、手工艺产品设计专题、提花室内装饰织物设计、纤维与空间综合设计创新、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等

  产品设计(交互设计)专业:

  本专业以智能产品、互动产品、互联网产品设计为中心,面向互联网产业的内容提供商、软件开发企业、公共信息管理部门、展览馆、博物馆、移动终端开发商、IT产品开发商、数字内容机构、大数据可视化设计等行业领域,培养从事产品策划、系统设计、交互行为设计、交互界面设计、IT产品开发、互动展示设计,以及从事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设计策划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为了建立跨专业的、更适合学科发展及产业趋势的“问题导向式”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为基础,建立“专业”的教学体制,负责本科学生第1-5学期的专业知识学习,主要课程有:解析与表达、构成与形式、人机工程学、信息与可视化、设计思维、材料与工艺、产品结构原理等

  以社会需求和学院核心优势为导向,成立“智能与体验创新”、“产品与系统创新”、“文化与社会创新”、“纤维与空间创新”、“时尚与品牌创新”五个教学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6-8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用户研究进阶、交通工具设计概论、交通工具设计专题二、创新家居用品设计、智能产品项目实践、生活方式设计、服务与体验设计、智能产品项目实践、用户行为与家居产品设计、CMF与产品系统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社会创新设计、文化整合创新设计文化研究与综合设计实践、毕业设计及论文等。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培养拥有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合作精神;具备多层次、跨学科、泛领域合作的综合设计开发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服装与服饰设计行业人才;注重文化素养和开拓精神,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及分工合作的能力,成为能在服装及服饰相关的行业中从事设计及策划管理工作、能在各级院校及科研单位从事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为了建立跨专业的、更适合学科发展及产业趋势的“问题导向式”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为基础,建立“专业”的教学体制,负责本科学生第1-5学期的专业知识学习,主要课程有:解析与表达、构成与形式、服装结构原理A、服装结构原理B、服装结构原理C等

  以社会需求和学院核心优势为导向,成立“智能与体验创新”、“产品与系统创新”、“文化与社会创新”、“纤维与空间创新”、“时尚与品牌创新”五个教学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6-8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设计表达A+B、工艺基础(服装工艺基础、箱包工艺基础)、结构设计原理(服装结构设计原理、包袋结构设计原理、首饰结构设计原理)、设计思维训、风格专题设计、时尚品牌策划、毕业设计及论文等。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本专业以研究艺术设计领域内各类信息的沟通与传达为方向,包括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信息设计、互联网产品设计等专业内容。课程设置以文化与传承、科技与创新为重点,关注文化动向与产业动态、新旧媒体的各自特征与相互转换。致力培养具备良好的设计思维能力、具有多元视觉表达与多种媒介运用能力的高级设计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一、二、三年级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程两大部分,以通识与模块为课程设置原则,每学期前半段以通识课为主,后半段引入模块化教学,以满足文化与传承、科技与创新等重点培养方向。四年级实行导师负责制,以课题为导向进行毕业设计教学。

  1、专业基础课:设计概论、观察记录、平面造型、色彩语言、空间形态、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编排基础、动态语言、图表设计等。

  2、专业设计课:品牌包装设计、品牌插画、品牌视觉设计、广告创意、出版物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导向设计、数字媒体设计、文创策划与设计、交互艺术设计、广告影片、观念与叙事、综合创新设计、论文写作、毕业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培养掌握当今最前沿数字媒体艺术表现手段,面向未来的跨领域、跨媒体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从事数字影像、3DMapping、信息可视化、交互设计、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舞台设计、数字媒体展演、文化旅游等数字文化应用领域的工作。满足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在视觉美学、创意策划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人才需求。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一、二、三年级课程分为两大模块,一是以专业基础为核心的基础课程模块,二是以实践课程为特色的专业课程模块、部分课程实行选课制。四年级是导师负责制,以课题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

  1、专业基础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平面造型基础、摄影基础、观察记录、媒体考古学、图像学与图像创意、立体造型、编程基础、动态机能造型、光构成与数字色彩、三维动画基础、数字媒体形式风格、叙事与写作、电子编程语言、设计思维与方法、工作坊、自选实验课。

  2、专业设计课:光影艺术设计、音画设计、AR艺术设计、跨媒体文化研究与实践、公共艺术与媒体设计、视觉编程与交互设计、数字媒体展演空间设计、商业创意摄影、数字舞台灯光设计、设计考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动画专业:

  本专业秉承“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广美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创作理念,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培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理论知识、扎实的造型和设计能力、前沿的创作技术、创新的策划意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创作伦理观、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动画、影视、数字娱乐、数码游戏、衍生品设计等相关领域从事创作、策划、制作、管理等工作及自主创新创业,富有竞争力与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1、专业基础课:专业概论、观察记录、色彩语言、概念设定、动画运动规律、三维动画基础、角色动态设计、视听语言、表演基础、后期特效、定格动画、创意图形、衍生产品设计等。2、专业设计课:动画联合创作专题、动画形式与风格、编剧与叙事、动画分镜、游戏策划、游戏引擎、游戏专题设计、用户研究、动画衍生产品设计、玩具材料与形态、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艺术与科技(展示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面向数字体验经济时代,探索艺术与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交叉融合的创新性关系与效能,大力发挥艺术与科技融合具有的跨学科系统整合的创造力,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联动开展各类艺科融合产业实验室、国际联合设计营、项目研发工作坊等创新性教学。以系统逻辑为知识内核轴心,“艺术”与“科技”为两翼,构建“基础与思维、空间与演绎、信息与转译、媒介与交互、系统与整合”五大板块知识体系,以交叉学科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学科系统整合思维、创新思辨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以整合创新思维来聚合大湾区科技文创产业内核,为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探寻新路径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科技文创、人工智能(AI)和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技术(AR/VR/MR)、生物科技信息视觉化、信息传播艺术、全息影像艺术、交互设计、游戏开发设计、可穿戴物品设计、空间化视觉传播、互联网视觉艺术、交互媒介装置、展览与博物馆领域、公共艺术等相关领域从事专业设计与艺术工作。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系统素描、逻辑与表达、大数据系统集成、互动编程语言(ARDUINO)、信息设计可视化、人工智能(AI)和人机交互、媒介与装置、交互系统设计、思辨设计、展示信息设计、体验设计、数字媒体展示形式、展示空间设计、展览与博物馆设计等课程。

  艺术与科技(会展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面向数字体验经济时代,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会展、文博、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数字化经济和高科技产业优势,以系统服务设计为目的,开展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性会展系统整合与实践,培养具有跨学科理论背景,运用多元媒介将展示设计、信息媒体艺术和科技融合,对会展系统进行信息转译和体验创造,并拥有国际视野和会展创意设计、策展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创意人才。培养学生能够掌握会展设计服务、策展与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整合理论和方法,在大型会展策划与策略、商业会展营销与创新、时尚传播与商业展示、文化创意产业、科技文创、信息传播艺术、空间化视觉传播、互联网视觉艺术、展览与博物馆领域、公共艺术等相关领域从事专业创意工作。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系统素描、逻辑与表达、互动编程语言(ARDUINO)、思维与演绎、展示信息设计、展示空间设计、思辨设计、媒介与装置、会展营销与策划、营销传播与设计、商业会展模式与管理、交互系统设计、服务系统体验设计、大型会展策划与设计、品牌空间创意设计等课程。

  环境设计专业:

  本专业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掌握专业基础、相关学科理论、专业技能和具备设计实践能力,尤其当代建筑、当代艺术和当代设计的思潮与流派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等艺术院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 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空间策划、室内空间设计、室内装修设计、陈设配套设计和室内物理环境设计的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艺术及设计基础训练、专业历史理论、功能与空间、陈设与装饰、效率与规范、品牌与空间、节点与细部、主题与风格、改造与更新,以及专题型工作室课程等。

  环境设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以陈设艺术为特色以满足当下社会对陈设艺术人才的需求。陈设艺术主要是以环境艺术与装饰艺术相结合衍生而来,属于新型的空间艺术设计领域。本专业以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为基础,摒弃为形式而形式的设计教学方式,以强调表现材料、制作方式,空间载体为特征。主要培养学生陈设艺术设计与环境相融合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具备多种陈设空间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把学生培养成有独到见解的陈设艺术设计高水平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观察与记录、形式语言、手绘创意表达、设计规范与制图、建筑设计策划、空间解构与认识、公共艺术概论、设计概论、材料与工艺、照明陈设、布艺织品陈设设计、漆艺陈设设计、陈设艺术设计策划、面料创意、饰品陈设设计、陶艺陈设设计、玻璃陈设设计、金属工艺陈设设计、花艺陈设设计、软雕塑陈设设计等。

  工艺美术专业:

  培养具备将工艺传统理论与当代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以综合材料工艺媒介在特定空间环境载体中的整合运用,能在文化艺术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学校、工艺加工领域、公共艺术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种传统与现代工艺美术品设计制作、公共艺术综合创作、设计及策划以及相关教学与研究,设计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观察与记录、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美术概论、色彩基础、立体造型、中外装饰风格、空间环境专题创作、形态造型、色彩造型、漆画、广彩、岩彩、金属工艺、陶瓷设计、木雕、玉雕、珐琅工艺、公共艺术总体策划、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工艺美术(漆艺)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天然漆材料和髹饰技法,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工匠精神,兼顾当代艺术观念、素养及设计思维,并能够熟练使用多种工艺材料创作平面漆艺作品,能掌握与当下生活环境相融的立体漆艺制作,文创产品开发,以及器物修复技艺的人才;培养能在文化艺术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学校、工艺加工领域、公共艺术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设计公司、从事艺术文化传播、教学研究、产品研发等方面的一专多能型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 观察与记录、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美术概论、艺用人体结构、线造型、色彩基础、立体造型、漆艺概论、漆工基础、髹饰技法、漆画创作基础、漆立体基础、当代艺术语言、专业考察、漆画创作一、创意思维表达、漆画创作二、漆立体创作、文创设计、专业实践、漆艺与环境空间设计、综合材料研究、专题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工艺美术(金工与首饰)专业:

  本专业注重传统金属工艺的传承,同时重视现代科技和非物质文化的结合。掌握传统金属工艺和首饰工艺,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并熟练与金属材料结合,运用现代科技创新研发高效率、高质量、高品位的工艺品制作和设计能力;培养具有非物质文化素养,同时具有动手能力,适合各种社会岗位,并且带领现代金属工艺的多元化高素质专业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观察与记录、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美术史、首饰概论、人体结构、线造型、色彩基础、立体造型、3D建模设计、传统纹饰图案、首饰设计效果图、首饰雕腊、金属制作基础、锻造工艺、珐琅工艺、珠宝首饰市场调研、陶瓷与首饰、玉雕与首饰、综合材料加工与首饰、漆首饰、木雕与首饰、首饰设计与制作、工作室专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陶瓷材料与工艺技法,掌握陶瓷产品设计与陶瓷艺术创作理论知识,将科技与艺术、艺术与市场、技术与美学有机地运用到室内外陶瓷产品设计和现代陶艺创作中的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宽泛的艺术修养与职业素养的陶瓷艺术专业人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既要求具备创新、前瞻的设计思维意识,又要有独立或协作实现作品的动手能力。

  主要课程:观察与记录、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美术概论、色彩基础、立体造型、材料与工艺、模具工艺、陶瓷文化记录与研究、陶瓷器物基础、陶瓷装饰综合材料、陶瓷空间应用基础、建筑与陶瓷壁画、陶瓷产品设计、陶瓷公共艺术设计与实施、专业实践、陶瓷彩绘、柴烧生活器物研究、工作室专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书法学专业:

  围绕广州美术学院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艺术类大学”的战略目标与定位,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世界,坚持“以学养书、立品修身、活参艺理、入古出新”的教学理念,以书法学为支点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本质内涵和核心精神,为国家培养适应新时代、具有宽阔国际视野、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精英式艺术人才。本专业培养以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为主,兼具篆刻以及中国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使学生具备较为宽阔的文化视野,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毕业后能胜任在文化艺术单位、院校和企业等相应的教学、科研、创作、设计等工作。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造型艺术美学、中国书法史、书法赏析与批评、古代汉语、古文字学基础、诗词欣赏与写作、古代书论选读、五体书技法(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篆刻技法(古玺、汉印、流派印)、书法遗迹考察、中国画基础(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创作训练、毕业论文、毕业创作。

  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

  本专业立足岭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本专业办学理念秉承广州美术学院“直面当代,立中研西,以古鉴今,尊师重教”,以“师德与素养并推、理论与实践并举、美术与美育并重”为专业人才培养思路,致力于引领美术基础教育的学科发展方向,培养从事中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以及文化、艺术等机构从事美术教学和管理的专门性、复合型美术教育优秀人才。

  主要课程: 1、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心理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微格教学、教育研究方法、专业实践与教育转化、三笔字等。2、专业基础类课程:造型能力拓展(素描、色彩)、设计基础(立体空间、动态图像、编排设计)、国画基础、中国民间美术、设计基础、书法与篆刻、专业考察等。3、专业拓展类课程:书法临摹、书法创作、篆刻技法、中西方艺术对比及创意训练、连环画研究、工笔、写意、创意图形、信息设计、包装设计、毕业创作等。

  艺术教育专业:

  本专业以美育为先导,培育拥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富有人文情怀的、具备综合艺术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艺术教育人才。本专业以多学科知识融合为基础,通过课程设置使学生学习美术学、设计学、书法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等艺术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知识,掌握专业艺术技能,就业时能在学校、文博及社会教育机构从事艺术教育与研究、艺术管理与策划、艺术交流与传播等方面的美育工作。

  主要课程:

  1.专业基础课主要课程:造型基础、工艺基础、设计基础、影视与戏剧基础、舞蹈与造型基础、音乐基础、书法、国画。

  2.人文素养主要课程:美学、艺术概论、中外艺术史、中西艺术比较、艺术鉴赏与批评、名作导读与写作、中国文化史、岭南民间艺术等。

  3.教师教育主要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艺术教学法、普通话与教师语言艺术、教育论文写作、微格教学、三笔字等。

  4.集中性实践主要课程:专业写生、专业考察、教育实习、公共艺术教育、艺术与表达、毕业创作等。

  工业设计专业:

  本专业培养能策略性提出问题、解构问题、并将解决方案落实,具备创造性解决问题,为产品、系统、服务、体验、商业提供新的价值以及竞争优势,通过设计输出,创造高质量生活体验的自主创新高水平设计创意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为了建立跨专业的、更适合学科发展及产业趋势的“问题导向式”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为基础,建立“专业”的教学体制,负责本科学生第1-5学期的专业知识学习,主要课程有:解析与表达、构成与形式、人机工程学、信息与可视化、设计思维、材料与工艺、产品结构原理等

  以社会需求和学院核心优势为导向,成立“智能与体验创新”、“产品与系统创新”、“文化与社会创新”、“纤维与空间创新”、“时尚与品牌创新”五个教学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6-8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用户研究进阶、交通工具设计概论、交通工具设计专题二、创新家居用品设计、智能产品项目实践、生活方式设计、服务与体验设计、智能产品项目实践、用户行为与家居产品设计、CMF与产品系统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社会创新设计、文化整合创新设计文化研究与综合设计实践、毕业设计及论文等。

  建筑学专业:

  本专业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学科,具有职业实践性与艺术创造性并重的特征。在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勇于担当重任的拔尖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下,本专业着眼于国内外建筑设计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将当代建筑艺术及其它艺术形式同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强调当代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及艺术性,提倡艺术创新与实践能力并重,注重人文思考和营造实验,积极开展跨领域的国际合作,致力于艺术引领下的城市文化与建筑艺术的创造性实践训练,培养视野开阔、人文素养、兼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与建筑设计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材料与工艺、空间形态、中外建筑史、当代建筑与设计、场地与空间、材料与营造、环境工学、建筑结构、城市设计、乡土与建构、经济与社区、数字建筑、表皮与组织,观念与建筑、节点与细部、改造与更新、设计思维等。

  风景园林专业:

  本专业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具备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技术、文字图纸表达等专业技能,以及针对本专业要求的规划、设计、艺术创作能力,在风景名胜、环境生态保护、城乡绿化及建设规划、旅游发展、园林及建筑设计、文化传播等领域,能够从事多种形式和多方面专业工作的高水平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

  教学中以设计概论、执业知识和相关文化艺术活动对应基础素质,以专题学术讲座、参观考察、专业工作坊等方式丰富专业视野,以卓越人才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参加学术交流和设计竞赛等形式加强综合素质的养成,以专业理论和实践内容构成专业知识系统,强调对学生认知、分析和实践能力的重点培养。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艺术设计基础训练、专业历史理论、功能与空间、园林材料与营造、案例分析、园林美学与设计、景观建筑设计、设计策划、公共艺术创作与设计、城市夜景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专业考察、改造与更新、专题工作室课程等。

  办学地点2:佛山校区

  文物保护与修复(传统书画保存修复)专业

  本专业融合美术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兼具美术遗产保存修复与保存科学的双重属性。培养能根据文物保护原则,融合美术学、自然科学知识开展东方传统绘画的现状摹写、复原研究、保存修复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传统绘画基础,还要深入研究传统绘画的材料技法,了解考古学、博物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以文理综合的思维方式对知识融合运用,建立对传统美术遗产多元的理解与认识,具备美术遗产保存修复的实践研究能力。

  主要课程:

  绘画基础、绘画材料技法学、现状摹写专题 、修理基础、修理实践、文物保护材料学、文物修复理念与法规、专业考察、专业实习、中国画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等、毕业论文、毕业研究。

  文物保护与修复(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专业:

  本专业发展基础坚实,专业教师为国内外知名教授和专家,科研成果丰富,具有国际一流的学术能力和知名度,教师队伍具有艺术、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学、艺术史、考古学和人类学等综合背景;实验教学空间标准规范,按照国际一流标准配备各类先进的专业修复设备及工具;学校各院系藏品及学校美术馆的藏品可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实践资源;另外,本专业方向有可提供修复实践资源长期合作的公司和教学实践基地。

  本专业以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创新型美术人才为主导方向,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具备全方位研究能力,拥有开展保护与修复操作能力的创新复合型美术人才。培养学生通过感知、鉴赏、理解艺术品所处的背景环境和物理属性,有能力运用传统方法和先进科学技术手段鉴定艺术品材质、评估其状态,鉴定其变化的性质和程度;评估其损毁的原因确定修复方式和范围;在兼顾社会用途的同时,通过创造最合适的条件来保存艺术遗产,使毕业生有能力胜任国内外文博单位、文物鉴定和保护部门、拍卖公司和画廊等相关机构的专业工作,以及高校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1、理论课:西方艺术史、中国美术史、修复理论、视觉人类学;2、科学课:物理、化学、艺术材料、科学实验分析与仪器的使用;3、修复课:作品状况分析、综合修复技术、修复实操;4、艺术课:艺术品临摹与制作。以及毕业论文-修复研究、毕业设计-修复实践等。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

  通过四年系统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了解世界陶瓷艺术与产业发展的前沿,完整地掌握陶瓷艺术设计的工艺技术、艺术创意、产品运用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创意与现代设计思维,产品空间运用能力,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综合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跨界的陶瓷艺术设计创意人才。

  专业课程:设计概论、观察与记录、形态研究、色彩基础、立体造型、陶瓷成型工艺、现代陶瓷材料工艺、现代陶瓷设备技术、陶瓷材料与装饰艺术、陶瓷文化概要、建筑陶瓷设计、产品空间应用、品牌策划与传播、现代建筑陶瓷研究、陶瓷公共艺术实践、建筑陶瓷素材实践、工作室专题、毕业论文、专业实践、毕业设计

  产品设计专业:

  本专业依照国际前沿的设计教育体系开展教学,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优势,努力实现通过设计驱动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助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交互、体验等新型设计思维为核心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备产品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能力;着力发展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关注人的行为与心理研究,学习先进的智能、数据等技术知识;关注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强调人文素质培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学生。

  本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1、概论性课程:设计概论、设计研究方法与程序;2、专业课程:人机工程学、产品结构与原理、人机交互、用户体验、智能产品设计、编程语言等;3、交叉学科课程:设计哲学、认知心理与行为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等; 4、综合设计课程:设计考察,大师工作坊、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等。

  以上各专业的主要课程在教学中可能会根据有关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扫码关注美考官微,获取各省统考信息
美术生的报考神器:美考网—美术高考报考指南

← 输入专业分,测测你想上的学校,需要多少文化分?
← 实时发布最新的艺考资讯,解读艺考最新政策、招生简章、录取规则。
← 解答在艺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全程提供艺考报考最佳方案。

免责声明
(一)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二)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邮件:mkaocn#163.com (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